历史安仁

安仁镇历史悠久,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。早在唐武德三年(公元620年)就建安仁县...


安仁:蜀中公馆王国

2021-07-15 11:37:28
民国时期,军阀割据,依托军阀发迹的家族,逐渐垄断一地大权。由此发迹的军阀、乡绅乃至他们的门客,为自己建造的府邸,既是办公的衙署,又是私家的府邸。这就成就了公馆。成都市区现存的王泽浚公馆、石肇武公馆、刘存厚公馆、李家钰公馆等,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。而公馆最多、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的公馆群,当属大邑安仁镇。
 
一个古镇,27座公馆
安仁镇,现在竟然保存着27座公馆。而其历史上,最多拥有过56座公馆。这是为什么呢?

民国初年,中国内忧外患,战乱频仍,地处天府之国的安仁也难逃其劫,农工商业凋敝。此时,清初从安徽徽州移民入川的安仁刘氏家族,枭雄辈出:3个军长、8个师长、15个旅长,还有2个省主席和1个战区司令长官,县团级以上军政官员有近50人,素有“三军九旅十八团,营长连长数不清”的说法。其中最有影响力的,是21军军长刘湘、24军军长刘文辉。他们的发迹,最终造就了安仁数量庞大的公馆群。

这些公馆分布的区域为,安仁镇东面的刘氏庄园博物馆及其附近,包括刘氏祖居、刘氏公馆和刘氏的公馆和刘文辉公馆;安仁镇西面,树人街、袍哥楼一带的“公馆街”,集中了十几座公馆;除此之外,安仁镇周边林盘中还有若干公馆。
这些公馆的主人,有刘氏家族的子孙,有刘文辉、刘湘的部下等。他们都与刘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“老公馆”的庐山真面
今天,站在刘氏庄园博物馆门前放眼望去,这片土地,在清康熙之前叫“胡墩子”。康熙初年,刘朝怀入赘大邑广德乡(今安仁镇民安村)胡荣贵家,与胡家独生女结婚,成为世居大邑刘氏家族的第一世先祖。久而久之,“胡墩子”就变成了“刘墩子”。
安仁刘氏家族中最先发迹的是刘湘。他16岁考取四川武备学堂陆军弁目队,后入四川陆军讲习所、四川陆军速成学堂。1909年,刚毕业的刘湘即任新军三十三混成协(旅)六十五标见习官。从此,刘湘拿起了枪杆子,成为刘氏家族发迹的领路人。

1916年,刘文辉从保定军校第二期炮科毕业。他大哥刘文渊带着他到成都,拜望已是川军将领、第二军军长的嫡亲堂侄刘湘。

刘湘对这位幺爸着实关照,后者官阶一路上升。1920年,刘文辉脱离刘湘的川军自立门户,攻占叙府(今宜宾),任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,总揽一方军政财大权。随后,刘文辉请擅长经济管理的五哥到叙府管理财税。

此时的安仁,真正新建的公馆,只有刘湘公馆。1921年7月,刘湘在重庆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,次年下野回到安仁老家,“樵山渔水,息影乡园”,以待东山再起。很快,刘湘东山再起,返回重庆。安仁的刘湘公馆交由家属居住。

位于安仁镇东面的刘氏祖居、刘文昭公馆、刘文成公馆、刘文渊公馆,连成片的建筑群被当地人习惯称作“老公馆”,现为刘氏庄园博物馆。

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刘氏祖居,是一座典型的川西农家院落。刘公赞与妻髙氏在此经营30余亩田地和一个烧酒作坊,生养了刘氏六兄弟。正屋前为晒坝,整个建筑以传统的四合院沿东西轴线布局,为三进院落,有房20余间,具有浓郁的川西民居风格。

刘氏公馆是其中最大的公馆,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,1931年初具规模,以后又经过10多年的扩建和改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。公馆占地面积12306平方米,建筑面积6571平方米,共有27个天井,205间各类房屋,正门东北朝向,是一座不规则的封闭式、多院落近代公馆建筑群。

以刘氏公馆为代表,整个安仁的公馆建筑都在细节上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。漫步安仁公馆群,除了象征富贵的牡丹、象征长生的仙鹤、象征福禄的蝠和鹿、象征文武双全的兵书宝剑,还时常在柱顶和垂脊的檐下见到象征发财的灰塑白菜。
走在公馆街,却看不见公馆
安仁另一个公馆建筑集中的区域,是安仁镇西面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作“公馆街”的树人街和裕民街。

走在公馆街,却看不见公馆。石板路的两侧是在四川古镇司空见惯的木板门拼接的铺面,“隐居”着8座公馆。树人街上的公馆都很低调,高大的门楼深藏在寻常铺面的黑漆大门和狭长甬道的后面。其中以相连成片的刘元琥公馆、刘元瑄公馆、陈月生公馆最为宏大和精美。这些公馆往往有三进甚至四进院子,相互独立,横向并排,公馆间有围墙隔开,便于防火防盗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黑漆大门两边可辟为临街的店铺。店铺的深度,几乎与甬道的深度相当。

这些公馆的设计,充分体现了公馆主人的气质和修为。刘元瑄的公馆,就暗含了许多值得玩味的设计。推开树人街48号的黑漆大门,站立在门口,抬眼一望:一座简洁的弧形拱门,透过拱门看公馆的大门,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门露出顶部,重叠在一起,酷似中国古代的“将军盔”,他将此设计解释为“开门一步见将军”,意在表现他的平易近人。

刘元瑄公馆的隔壁是24军136师军需处长陈月生的公馆。这是安仁唯一一座完全按照西洋风格设计建造的公馆。主楼是一座独立的洋楼,左右两个房间正面向前伸出部分呈半圆形。这一风格在整个以川西民居风格布局的安仁公馆群中显得标新立异。这大概和公馆的主人陈月生担任军需官,走南闯北,见识广博有关。

裕民街的尽头,有一座三层的洋楼,街道从洋楼的“城门洞”穿过。这座建于1941年的名义上是“同庆茶楼”的三层建筑,被当地人称作“袍哥楼”。

穿过维星街,小巷中藏着乐述言公馆和乐自能公馆。刘湘曾经在乐自能公馆里念过私塾。再往北,不远处是传承儒教的报本祠。报本祠对面的小巷里,是较小的刘体仁公馆,稍远处是廖玉廷公馆和张旭初公馆,一条短短的民国老街,可谓公馆林立。
 
川西林盘藏公馆
在安仁众多的公馆中,建在林盘中的公馆有李育滋公馆、廖维公馆、郑晓康公馆等。在川西平原绿油油的农田当中,时常有高出周边的一块林地。这块林地通常种有高大乔木和成片竹林,农家院落就坐落其中。这种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川西被称作“林盘”,在安仁一带被称作“墩子”。刘氏庄园也身居远离安仁镇中心的林盘之中。后来只是随着城镇的扩大,而纳入安仁镇城区。

推开黑漆大门,会惊奇地发现在门框上方有一个已演绎成龙纹的木雕“福”字。据了解,这“福”字,可能是在建造公馆之前没有设计的,是工匠的即兴发挥。

走进李育滋公馆,前厅中央部分采取了抬梁式结构,宽敞气派。因曾经作为当地小学,部分细部有所损毁。但是从其柱础的雕花、门额的灰塑,都可以想见当年的规模。

当年大厅的匾额是于右任题写的“望重龙门”,两边是李育滋题写的“孝悌忠信”和“礼义廉耻”。如今保留下来的,仅有侧院李育滋题写的门额篆书“蹈和”、“孝友”和“耕读”几个字。

因为远离人口稠密的场镇,李育滋公馆在安防设计上独具匠心。公馆主楼东面,倚山墙建造了一个砖木结构的阁楼,有木楼梯连接。站在阁楼,公馆外的状况尽收眼底。

安全起见,李育滋公馆的院墙上设置了多个外小内大的枪眼,院墙外挖有深沟,公馆如同一座城堡。同样出于安全考虑,许多公馆的外墙和山墙顶端,都沿用了川西常用的双面抹灰的“鹰不落顶”。这种简约朴素的造型,利于排水的同时,还可以防止“翘杆儿”(盗贼)用挠钩攀爬或在墙头上行走,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。

李育滋公馆的周围,是相邻几十年的邻居。当年,他们共享着同一片林盘,鸡犬相闻。
当公馆成为传奇
梁思成的《中国建筑史》,从古代一直记叙到1944年,对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记叙不多。而安仁的公馆群,恰好是那个时代最完整和真实的建筑标本。

国内遗存的民国时期的军阀府邸,以南京、武汉、重庆、广东为多。这些建筑多以个体形式存在,相互之间少有关联。而在安仁这个小镇上,27座公馆积聚,从规整繁华的街区到田野乡间的林盘,从一方诸侯的府邸到袍哥管事的宅院,加之当年四川省最好的中学、影响川西的袍哥楼、戏院、报本祠、米市……描绘出一幅民国川西风情的“清明上河图”。

安仁公馆群荟萃了川西民居建筑和传统吉祥文化的代表作品,同时吸收了大量西洋建筑装饰手法,是研究民国建筑的活标本。安仁的公馆和他们的主人,都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,又经受了西方文明的冲击。如今,民国早已成为尘封的历史,那些中西合璧的公馆,也布满了岁月的划痕。
来源:《邑城》杂志
更多推荐